本文系《化妆品观察》5月刊封面专题“去上海”系列文章
职业经理人金勤来上海工作有4、5个月了,就职外资企业。期间他参加同行聚会,能明显感觉从五湖四海到上海的人越来越多。
“总数有多少?”金勤估计了一下,有“上百号”。
另一位柳晓,是本土某一线化妆品公司的品牌负责人,2015年就回上海任职。从2015年至今,据他所知,到上海就职的中高层经理人有20~30人。
除经理人以外,还有新来的创业者。杨建国2015年回到上海,创办了珈蔻品牌。
为什么要来上海?
金勤说,因为想换个环境。“因为环境不同,即使做相同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以他在化妆品行业工作多年的经验来看,上海所在的华东地区品牌做得比较好,广州所在的华南地区产品做得比较好。因为华南企业擅长捕捉潮流,能很快推出新的产品和营销计划,但在品牌运作这一方面而言,还是华东的企业做得更稳健。所以华东有很多常青树一样的品牌,而华南品牌都是各领风骚一段时间。
作为经理人都有做出成功品牌的理想,金勤给自己设定的最终实现目标是:要么能做出一个有代表性的品牌,譬如滋源之于程英奇;要么能给行业留下一些案例,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
而上海出现了一个机会。
虽然之前在广州工作多年,但因为家庭原因,他一直都在计划回华东地区。一开始并未局限于上海,直到遇到现在的老板,已经创业成功过一次。金勤说,他见过很多像老板一样成功的人,但很少见到他们重头开始,二次创业,想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这位老板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这种情怀吸引他最终来到上海。
不仅是现任公司老板,金勤认为,相较而言,华东地区大部分老板都有做品牌的情怀,而华南地区大部分老板则侧重于做产品,做生产。
而这种情怀创业者也一样。
“选择上海创业,确实前期需要付出比其他地方多10倍的努力。”但杨建国还是选上海做为出发点。上海市场规范性更强,相应地对企业和企业主的要求高,“发展不能投机取巧”。而且不同的创业地也会影响品牌定位,“这就像一辆跑车,是要放在乡间公路,还是放到高速公路上行驶?”定位轻奢的珈蔻显然更是适合放在上海这条“高速公路”上。
此外,上海的资源匹配度高,“好供应商都集中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其他配套、合作资源也丰富,对接更方便,选择也更多,“不用查企业资质和规模,不担心供应商临时变卦,合作风险小。”
有趣的是,柳晓有着与杨建国截然不同的想法。他曾在广州创业,是因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氛围以及门槛更适合。而2015年会回到上海纯粹是因为家庭原因。
在他看来,可能除了家在上海的人会纠结是在上海还是广州以外,其他人并不在意工作地点。关键在于工作本身。最近两年,许多中高层人才到上海来,是“因为上海有不少处于急速扩张期的企业,如韩束、百雀羚,急需人才,自然会吸引很多人到上海来。”
上海和广州的化妆品企业是两种发展阶段,广州的企业多处于成长期,而上海已是系统化、标准化的市场,公司发展进入相对成熟的另一阶段,品牌公司居多。而这是许多中高层人才从广州到上海的主要原因。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一个内在的悖论,固然吸引人的是工作,然而工作所在的企业本身也在向上海聚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海这个地域所代表的吸引力依然存在。
其实杨建国选择上海创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被地域环境吸引。
杨建国坚信,大环境很能影响人,上海云集了世界500强企业,有这些企业在身边更能激励自己实现个人目标:刚创业时他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2025年能站到哈佛的讲台上分享我的人生故事。要达成这个目标,我必须做出有影响力的成功企业”而上海才有这样的土壤。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是创业者,还有他的同伴。
现任珈蔻商务总监的董海涛,是在杨建国在广州时认识的朋友,当时董海涛在内蒙古已有美容院连锁,在西安有物流公司,每年有四五千万的营收。当时董海涛曾跟杨建国表态,如果哪一天你创业,我愿意追随你,但“他加了一个定语,‘要在上海创业’。”
2015年得知杨建国创业的消息,董海涛说,给他三个月时间,他要来加入。三月后,董海涛把美容院和物流公司都转了出去,来到上海,连同全家人一起。
“为什么是上海?”杨建国当时就问过董海涛,后者说:在上海创业需要的是心力,而不是财力,所以在上海创业是需要勇气的;其次他看好上海的未来,在这创业品牌也更有发展空间。
柳晓也认为,从长远来看,上海的确会有更好的未来。特别是跟广州相比,因为本身的城市实力也有差别。上海是国际化一线城市,广州是国内一线城市,这也会影响行业和所在公司的发展,选择上海就是选择了一个更有发展空间的未来。当然受访者也有一个疑问:这种未来是很好,只是分到我们个人身上有多少?
这个问题,旁观者都无法回答。但从珈蔻已取得的成绩来看,至少杨建国还是能看到未来的。2016年1月2日,杨建国创立的珈蔻品牌正式上市,主打产品大眼神器上市9个月卖出10万多瓶。
而从金勤目前的状态来看,他现在是在享受工作和生活。到了上海后,他没有了午睡的习惯,因为忙。但“环境不同,即使是做以前同样的工作,也有能感觉很不一样。”
与此同时,和同行的交流除了应酬以外有了更多交流。4月底,他和行业朋友相约参加户外活动,照片发到朋友圈里,让之前的同事朋友也想效仿组织这样活动。说到这件事,金勤由衷地开心不已。
“会后悔吗?”被问到的金勤笑着说,当然不会。
“以前在广州的时候,我每天都能回家,现在我在上海工作,老婆孩子在老家,每周回去一次。感情反而更好。”
所以,“到上海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了质变吗?”“是的”。
为什么中高级经理人都在向上海聚集?
套用上美总裁吕义雄的一句话来说:去上海不一定能有参与到这种未来,但不去上海一定不会获得这种未来。
(应受访者要求金勤、柳晓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