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品观APP,
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搜索

以织为脉,稀物集如何撬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品牌 化妆品观察  ·  2025-05-27
千年非遗文化的破圈密码。

近年来,美妆界掀起了一阵以“非遗”为代表的文化复兴浪潮,大量非遗联名产品迅速攻占美妆市场。然而看似热闹的背后,千年传承的文化符号大多沦为了“文化贴片”。这种“形式化嫁接”的联名方式,也使得产品缺乏与品牌内核的深层共鸣,导致非遗文化营销流于表面。

那么,在这场流量狂欢背后,文化营销的深层价值究竟该何处安放?

稀物集为这个疑问给出了标准答案。从佛山剪纸到苏州苏绣,从温州木活字印刷术到大理白族扎染,稀物集开启了一场深度探索与赋能非遗的「文化寻稀」之旅。这次,稀物集的寻稀脚步走进了品牌缘起地云南的佤族织锦——这一承载着佤族宇宙观与生命美学的非遗技艺。

10002.jpeg

△云南佤族织锦

值得注意的是,稀物集与非遗的合作从来不是“文化贴片”,而是将非遗文化真正植入品牌内核。

此次稀物集以织锦为灵感,与非遗佤族织锦技艺传承人-李宪兰和廖静文共创织锦纹样,推出了非遗佤族织锦限定菌菇水乳和限定联名礼盒,并将礼盒命名为「前路似锦」,传达出品牌“将美意编织,愿前路似锦”的美好祝福。

10003.jpeg

△稀物集「前路似锦」限定礼盒

同时,稀物集还携手品牌代言人和高原植物保护大使丁真珍珠以及时尚媒体Green BAZAAR芭莎绿岛,拍摄了「前路似锦」主题系列片,讲述了在连绵佤山下关于匠心的坚守、传承和创新的三个故事。


一个新国货跨界非遗的传播新范式

作为中国原创高原植物护肤的破局者,稀物集自诞生之初便以“织锦者”的姿态,通过对“松茸”这一核心成分的探索和深耕,在国货护肤红海中撕开一道差异化的突破口。此次稀物集选择走进佤族织锦,不仅因为织锦与松茸一样,对美都有着独特的诠释方式,还源于织锦的匠造哲学,与稀物集的品牌基因血脉相连。

“筒裙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文章,那是阿佤山的民谣,那是与生命相依的古歌。”作为非遗代表,佤族织锦不仅是艺术,更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今年春天,稀物集携手品牌代言人丁真、时尚媒体Green BAZAAR一同深入云南西盟阿佤山,寻访到两位非遗佤族织锦技艺传承人李宪兰、廖静文,听她们讲述了自己与佤锦从「遇」到「守」、匠心传承的故事。

10004.jpeg

△佤族织锦技艺非遗传承人 左:廖静文;右:李宪兰

镜头中,李宪兰将佤族织锦的故事娓娓道来,“佤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是通过织锦将日月、星辰、生灵化成图形符号,穿戴在身,这是天人合一。七彩棉麻线织成的不仅是锦,更是‘景’。”而想要织就这样一块承载着天地万物元素的织锦,正如廖静文所说,“需要一颗沉甸甸的匠人之心,要静得下心、耐得住苦,忍得了烦,功夫到了,织锦才会有不一样的美。”

大山深处的文明总是神秘又不易触及,其承载的文明与当代认知语境似乎存在着壁垒。不过,当化身“非遗文化守护者”的丁真,身着佤族织锦服饰出镜,以“自然之子”的纯净形象与佤族织锦的原始美学形成共振,不仅将佤山织娘们的匠人精神转化为Z世代可感知的文化叙事,也通过当代偶像的影响力将古老的传统技艺推向了大众视野。

10005.jpeg

如果说丁真的出现,是一次以“年轻触点”对非遗文化的解码,那么Green BAZAAR的加入,则为这场跨界注入了现代美学的时尚表达,以纪录片的方式开辟了非遗传播新场域。

Green BAZAAR是《时尚芭莎》旗下美与生活方式IP,也是此次非遗织锦文化记录TVC《前路似锦》的掌镜者。透过Green BAZAAR的镜头,非遗织锦文化正式走向主流视野,实现了从“文化符号”到“潮流icon”的跃迁。

这次联名一经上线便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青睐,“稀物集与佤族非遗的相遇,让我们看见传统手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的新生机。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技艺,经由年轻人的传递,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当丁真清澈的眼眸,与佤族织锦斑斓的纹路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文化推广,更是对非遗技艺最温柔的守护。”

可以看出,“明星文化赋能+时尚媒体破圈+非遗原生故事”的传播范式,不仅让稀物集的品牌资产深植于东方美学的土壤,更为品牌发展注入了更深厚的文化势能。


一个传统非遗与现代美妆的创新样本

作为一个根植中国文化的品牌,稀物集多年来潜入非遗文化的深处,挖掘出联名的两重内涵——内化的连接和外化的呈现。

具体来看,稀物集通过探访非遗故事,拍摄纪录片,提炼非遗技艺与品牌背后的共同的精神品质,形成了品牌与非遗文化的内核连接;在与各位非遗传承人的携手共创过程中,稀物集更不断提取代表性视觉元素进行融合创新,以产品和周边为落点的外化呈现,传递东方匠心的品质坚守。

此次联名中,稀物集在外化呈现方面,再次创新性地构建了双向赋能的深度链路。

一方面,区别于常规非遗联名对传统纹样的简单提取,稀物集邀请佤锦非遗传承人以品牌内核为灵感原点,融合民族元素,共创出了承载双方基因的纹样语言。

10006.png

△稀物集与佤锦非遗传承人共创「前路似锦」创新纹样

以「前路似锦」为题的创新纹样,整体以稀物集品牌色高原红延展,上下两侧的山形纹,代表着佤山与稀物集品牌元素雪山;将松树林、松茸、太阳、土地和大山等多种自然元素融为一体的纹样,不仅寓意着佤族世代与自然和谐共生、辛勤劳作、认真生活的幸福景象,更暗藏了稀物集的品牌基因。

目前,稀物集已经将这些共创纹样转化为了品牌视觉语言,用于此次稀物集与佤族织锦联名的非遗限定产品——松茸菌菇水乳的瓶身设计,与「前路似锦」限定礼盒包装中。

此外,这些共创纹样也出现在了发箍、帆布袋、明信片、纪念册、香薰卡等多种非遗限定周边上,让消费者在日常场景中续写非遗故事。正如丁真所说,“从前佤族人穿戴织锦,如今有了新载体,祝福的传递也有了新方式。”

10009.jpeg

△稀物集佤族织锦限定周边

稀物集与佤族织锦双向奔赴,恰是一个现代美妆与非遗文化的创新样本,在商业的经纬线上织出不可复制的价值图腾。当年轻人因一瓶稀物集菌菇水爱上佤族图腾,因一个帆布袋追问织锦故事,品牌显然已架起一座连接古老文明与现代商业的“无形织机”。

10014.jpeg

△稀物集品牌代言人和高原植物保护大使丁真珍珠


一条中国原创品牌的可持续路径

作为中国原创高原植物护肤品牌,稀物集自诞生起就一直在思考着品牌与文化的关系,最终找寻到中国熠熠生辉的非遗文化,推出了《文化寻稀》长线内容企划。

早从2022年起,稀物集每年以“一城一非遗”的节奏,坚持与非遗手艺人开启联合共创,通过“文化寻稀”,稀物集系统性解构了非遗文化的符号体系,将其转化为品牌视觉资产与情感联结载体,并探索出了一条新国货品牌与非遗文化共生共荣的可持续路径。

回望稀物集非遗传承的探索路径,我们也可以看一个新国货品牌身上所背负的社会责任感,但事实上,稀物集的责任感还深深根植于科技研发之中。多年来,其不仅将“菌中之王”松茸做为核心成分,建立六位一体研发体系,推出以松茸为核心成分的全线产品。

截至发稿前,稀物集已获得全球知名调研机构欧睿国际认证,成为连续两年全国第一松茸护肤品牌(按2023、2024年零售额计),这一荣誉再次佐证了品牌策略的正确性,也让品牌完成了从“松茸成分探索者”到“松茸护肤引领者”的跃迁。

10015.jpeg

△稀物集获全球知名调研机构欧睿国际认证,成为连续两年全国第一松茸护肤品牌

品观认为,在国潮崛起的浪潮中,稀物集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展现出了行业范本式的战略定力。区别于浅层的文化符号复刻借用,稀物集对非遗文化的“深度赋能”并非“短期借势”,而是品牌资产的有效沉淀,更推动了中国美妆从“制造”到“智造+文化创造”的升级。这种以研发为根基、以产业链赋能为路径的“非遗活化模式”,正在构建品牌独有的文化资产护城河。

在国货护肤的竞技场上,稀物集书写出了一条独特的进化路径——左手执科技利刃,破译松茸活性密码,右手握文化密钥,解码非遗基因。在“科技智造+文化叙事”的双轮驱动下,稀物集不仅重构了中国原创护肤品牌的生长范式,更重新定义了中国美妆的价值。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品观APP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邱伟林张艺璇刘虎...   等755人看过此文章

参与评论(1)

登录后参加评论
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发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最新会议

全部会议

产品青年VIP私享会 | 进化论·气雾无界

2025/06/12-12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广告
品观APP
  • 品观新闻
  • 品观找货
  • 品观知识
下载品观APP,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2025(第十八届)中国化妆品大会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9 品观科技版权所有 / 鄂ICP备1702680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