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CiE美妆创新展App”
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搜索

雅芳被“1美元”贱卖/雷军、华晨宇都看上美妆?

周数据 龚怡帆  ·  2025-09-23
为你摘取每周最重要的行业要闻

本周美妆行业发生了这些值得关注的事情

 昔日美妆直销巨头雅芳,以“1美元”被贱卖

 联合利华旗下品牌Hourglass收购身体护理品牌

 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再度出手美妆赛道

 华晨宇投资生物企业,进军美妆行业

  8月化妆品零售额增长5.1%,短期回暖但全年仍承压

 美妆包材商净利最低暴跌16倍

 中检院新增7款禁用原料

 身家73亿的医美龙头实控人被罚



品牌

昔日美妆直销巨头雅芳,以“1美元”被贱卖

9月17日,巴西美妆集团Natura&Co宣布:将雅芳国际CARD(中美洲)的业务出售给消费品企业Grupo PDC,交易价格为1美元(约合人民币7元)。不过,这1美元为象征性付款,之后Grupo PDC还需偿还2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6亿元)应收款项,交易预计于10月30日前完成。

此次交易标志着Natura&Co正式启动雅芳资产的分拆出售。2019年,Natura&Co以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的价格收购雅芳,6年后,雅芳已成为其业绩表现最差的板块,被优化或重组是其面临的必然选择。

DM_20250923173151_001.jpg

近年来,为缓解资金压力,Natura&Co先后出售了高端护肤品牌伊索和美体小铺。随着雅芳中美洲业务被剥离,Natura&Co股价上涨3%。

而作为昔日直销巨头,雅芳这两年业绩承压。2024年8月,雅芳因一系列滑石粉致癌诉讼而背负巨额债务,雅芳英国、欧洲和拉丁美洲申请破产。2025 年第2 季度,雅芳在巴西的收入同比下降约 12.9%。

拥有135年历史的雅芳,正面临包括品牌更新、渠道改革等系列现代化转型的挑战,若无法提振业绩,未来仍可能迎来更艰难局面。



联合利华旗下品牌Hourglass收购身体护理品牌

9月16日,联合利华旗下高端彩妆品牌 Hourglass 宣布:收购身体护理品牌 Nature of Things,具体交易金额暂未公开,但已知 Nature of Things 创始人 JP Collett 仍保留少数股权,并将继续负责品牌运营。

收购完成后,该品牌计划重启产品线,推出14款以天然植物成分为主体的沐浴及身体护理产品。包装均采用可回收材料,定价介于28–72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199–512元),瞄准中高端市场。

DM_20250923173151_002.jpg

此次收购标志着Hourglass正式跨入身体护理领域。2004年,Hourglass由Carisa Janes 创立,2017年被联合利华收购,并于同年进入中国市场。联合利华对此次收购表示支持,这也是联合利华拓展身体护理板块、加码纯净美妆与可持续消费的重要举措,反映出巨头多品牌、细分化运营的战略动向。

近年来,身体护理赛道增长显著,线上市场规模已突破400亿元,正成为多家美妆集团布局的新焦点。Hourglass 此次通过收购进入该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品牌营收,助力其在全球身体护理市场分一杯羹。


资本


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再度出手美妆赛道

国产功效护肤品牌欧佩莱(OPELESIS)近日宣布,已于今年年初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雷军与许达来共同创立的顺为资本。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生物医学研发创新。

欧佩莱自创立之初就确立了“科研先行”的战略定位,创始团队均出自宝洁系,主打以“类肉毒肽”Neublox等为核心成分的轻医美级功效护肤品。2025年上半年,欧佩莱瑞士研发中心在苏黎世落成,开创了中国美妆品牌 “出海科技先行” 的全新发展路径。

DM_20250923173151_003.png

顺为资本在美妆领域已多次布局,曾投资水羊股份、橘朵、C咖、朴物大美等多个美妆品牌及企业。在其看来,美妆想在全球范围实现对国际巨头的超越,如同手机,汽车一样,可能科技创新,才是唯一的途径。

纵观2025年上半年化妆品行业投融资动向,除传统品类的拓展外,重组胶原蛋白、合成生物、上游原料研发等前沿科技领域正成为新的资本聚集地。随着美妆市场流量红利见顶,消费者越发关注产品实际功效,行业竞争正从营销战向研发战转变。


华晨宇投资生物企业,进军美妆行业

9月16日,深圳华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工商登记。其股东之一的上海圣恒鸿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歌手华晨宇持股99.99%,这意味着,华晨宇对公司的战略规划、业务布局拥有核心话语权,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DM_20250923173151_004.jpg

从股权结构来看,华阔生物的股东还包括杭州乾彰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北京云上万家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乾彰作为投资主体,具备成熟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曾参与多家消费类企业的孵化与运营,其加入让华阔生物的运营模式更趋规范与专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成熟的管理支撑。

从平台披露信息来看,华阔生物将“生物科技研发”纳入业务范畴,经营范围涵盖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化妆品制造、化妆品零售、化妆品批发、母婴用品销售等,或希望通过生物科技研发,为美妆产品注入核心竞争力,摆脱对“明星流量”的单一依赖。

明星涉足美妆赛道,早已不是新鲜事儿,华晨宇除了与HR赫莲娜、美宝莲纽约、雅诗兰黛等众多美妆品牌的代言与合作,还曾以“投资人”的身份试水美妆相关领域,只是不太顺利。

从行业发展风向来看,消费者愈发理性与市场监管的日趋严格,“单纯依靠流量变现”的明星美妆品牌将越来越难立足,只有将明星个人IP与产品实力、技术研发相结合,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美妆市场站稳脚跟。(相关阅读《华晨宇投资生物企业,进军美妆/母婴赛道》)


市场

8月化妆品零售额增长5.1%,短期回暖但全年仍承压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668亿元,同比增长3.4%。1-8月累计实现323906亿元,同比增长4.6%。

其中,化妆品类零售额在8月达到349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高于整体社会零售水平

不过,今年前8个月,化妆品零售总额为2915亿元,仅同比增长3.3%,低于整体零售增速,显示化妆品市场在短期反弹之外,全年仍面临一定压力。

DM_20250923173151_005.jpg

据《化妆品观察》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至少37家化妆品企业进入破产或清算程序;38个国内外美妆品牌/企业宣布闭店或退出中国市场;953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关停;一半美妆上市企业盈利下滑,传统国货及小品牌集体承压。

当行业从“增量扩张”全面转向“存量竞争”时代,未来,或许只有拥有系统作战能力及雄厚背景支持的品牌,才能留在牌桌上。



美妆包材商净利最低暴跌16倍

《美妆产品观》对10家上市美妆包材企业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净利润及涨幅情况梳理发现,一系列数据值得关注:

从整体表现来看,这10家企业中,仅有半数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同步增长,另一半企业的业绩则存在瑕疵,不甚完美;

净利润的表现两极分化严重,最高涨幅可达4倍之多,但最低却暴跌16倍。其中,嘉亨家化的情况尤为严峻,成为10家企业中唯一亏损的一家,亏损额高达3213.54万元;

毛利率方面,也有一半的企业陷入了下滑困境,反映出行业整体利润空间正遭受着严重挤压。

DM_20250923173151_006.png

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由此掀起激烈的“价格战”,最终将整个行业拖入毛利持续承压的泥潭。

如今,美妆包材行业正站在关键的转型节点,未来,唯有跳出同质化的价格战,聚焦价值创造的核心,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内卷”的恶性循环。(相关阅读《美妆包材商陷“价格战”,净利最低暴跌16倍》)


监管

中检院新增7款禁用原料

9月15日,中检院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眼部化妆品、口唇化妆品和儿童化妆品中菌落总数限值(征求意见稿)》等18项化妆品标准意见的通知。

18项标准包括调整眼部化妆品、口唇化妆品和儿童化妆品中菌落总数限值,以及二噁烷、水杨酸、氯咪巴唑、甲基异噻唑啉酮、聚氨丙基双胍、二苯酮-3、胡莫柳酯、奥克立林、甲苯-2,5-二胺、甲苯-2,5-二胺硫酸盐的最大使用浓度;

此外,4-甲基苄亚基樟脑、6-氨基间甲酚、丁苯基甲基丙醛(铃兰醛)、环四聚二甲基硅氧烷、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吡硫鎓锌这7款原料拟被列入《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DM_20250923173151_007.png

此次《意见稿》调整延续了对欧盟标准的参考,是我国化妆品监管体系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的必然举措。

建立自主的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价体系,已成为行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命题。新规虽会给部分企业带来合规成本,但将推动行业规划化发展。

随着监管标准的愈发严格,未来一批不符合新标准的产品或将面临市场调整,行业洗牌加速在即。(相关阅读《新增7款禁用原料,大批化妆品或受限》)


身家73亿的医美龙头实控人被罚

近日,医美龙头昊海生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蒋伟先生通知,获悉其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其涉嫌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蒋伟是昊海生科的创始人之一,目前已不在公司任职,多年来都不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但其持有昊海生科28.53%的股份。据昊海生科公告显示,证监会处罚所涉主体为蒋伟先生个人,涉及的事项与昊海生科无关,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业务及财务造成重大影响。

昊海生科是国内知名玻尿酸生产商之一,与爱美客、华熙生物一起被业内称为“医美三剑客”。今年上半年,昊海生科营收13.04亿元,同比下滑7.12%,爱美客营收跌幅达21.59%,华熙生物净利润跌幅达35.38%,“医美三剑客”都跌了。

DM_20250923173151_008.jpg

相关报告指出,中国医美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战略转型关键期。

下一阶段,“研发创新驱动+品牌价值提升+全球化能力”将成为头部医美公司脱颖而出的三重引擎。能够持续推出颠覆性产品、成功建立消费者品牌心智、并有效进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将在行业洗牌后成为真正的王者。(相关阅读《身家73亿的医美龙头实控人被罚!》)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   等554人看过此文章
点击加载更多

最新会议

全部会议
广告
CiE美妆创新展App
领先的化妆品供需对接平台
下载“CiE美妆创新展App”
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9 品观科技版权所有 / 鄂ICP备1702680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