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妆行业发生了这些值得关注的事情
• 欧莱雅要买下阿玛尼?
• 华伦天奴美妆退出中国台湾市场
• 功效洗护竞争加剧,又一护肤品牌进军洗护市场
• LVMH出售小众彩妆品牌KVD Beauty
• 欧莱雅、 宝洁原料供应商天赐材料冲港股IPO
• 国家药监局就化妆品监管改革征求意见
• 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再“松绑”
品牌
欧莱雅要买下阿玛尼?
9月23日,据彭博社报道,欧莱雅集团正考虑收购阿玛尼旗下的美妆业务,目前交易尚处于初步评估阶段。本月初,已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遗嘱将欧莱雅列为集团15%股权出售的优先竞标方之一,与LVMH路威酩轩集团、EssilorLuxottica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优先级并列。
根据遗嘱安排,阿玛尼股权将分两阶段出售:未来18个月内先行出售15%股份,随后3至5年内将额外30%至54.9%的股份转向同一买家,最终实现控股权转移。不过,欧莱雅集团据称仅对美妆业务感兴趣。
欧莱雅与阿玛尼的合作始于1988年,目前,欧莱雅集团持有阿玛尼香水、彩妆及护肤品的特许经营权,有效期至2050年。据分析师估算,阿玛尼美妆2024年营收规模约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5.5亿元),占欧莱雅奢侈品部门收入的10%。
9月24日,欧莱雅集团一口气公布了6则人事变动,包括新设美国董事长职位,并调整北美、大众化妆品、旅游零售等关键业务负责人。这些高管均拥有数十年集团内部经验,且半数曾在中国等亚洲市场担任要职。此次调兵遣将不仅旨在强化北美市场、重整大众化妆品增长引擎,也被外界解读为欧莱雅为潜在收购所做的组织准备。
若欧莱雅集团成功收购阿玛尼美妆,将进一步巩固其在美妆领域的话语权。在奢侈品行业增长放缓的当下,美妆板块正成为巨头争夺的关键战场。
华伦天奴美妆退出中国台湾市场
近日,华伦天奴美妆在中国台湾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将于2025年底全面退出该市场。公告显示,线下及线上销售点将运营至2025年12月31日,会员相关服务也将逐步终止。
华伦天奴美妆由欧莱雅集团负责全球运营,于2023年7月正式进入中国台湾市场,仅运营两年便决定撤离。尽管官方未说明退出原因,但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平台透露,该品牌在台专柜客流稀少,市场反响平淡。
与在台表现不同,华伦天奴美妆在全球范围内增长强劲。2024年,华伦天奴美妆与香水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51%,2025年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除华伦天奴美妆外,韩国美妆品牌兰芝也通知将于年底撤除台湾柜台;丝芙兰也于2023年便停止在台线上业务运营。
华伦天奴的退出,是当前品牌渠道调整的一个缩影,反映出美妆行业巨头正从“广覆盖”转向“精运营”。区域市场若无法展现足够的增长潜力或战略价值,将面临被重新评估甚至放弃的可能。在这一轮调整中,本土品牌或迎来新的发展窗口。
功效洗护竞争加剧,又一护肤品牌进军洗护市场
近日,美国功效护肤品牌裴礼康Perricone MD宣布正式进军护发市场,首批产品包含洗发水、护发素、发膜及喷雾等4款单品,定价在25至35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178–249元)。
裴礼康Perricone MD由耶鲁大学皮肤科临床副教授 Nicholas Perricone 创立于1997年,倡导从内而外的健康美肤理念 ,目前已进入中国市场,热卖单品有三重视黄醇精华液、VC亮肤防晒面霜等。
新推出的护发全线产品均以品牌专利的“新一代角蛋白复合物”为核心成分,针对熟龄、干枯及受损发质,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头发“精细化护理”方案。
在“头皮护理护肤化”趋势逐渐成型的当下,裴礼康此次跨界,也被视为其拓宽科学护肤边界、响应市场细分需求的重要一步。
资本
LVMH出售小众彩妆品牌KVD Beauty
LVMH集团旗下美妆孵化器Kendo近日将旗下哥特风格彩妆品牌KVD Beauty出售给消费品私募基金Windsong Global,具体交易金额暂未公开。这是Kendo首次出售旗下品牌。
公开信息显示,Kat Von D由知名纹身师Kat Von D与Kendo于2008年共同创立,凭借创始人IP与浓烈哥特风格一度年收入达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但随着创始人2020年退出,Kat Von D改名为 KVD Beauty,品牌业绩滑落至数千万美元。
被收购后,KVD将加入Windsong Global旗下多品牌美妆平台Belle Brands。据Belle Brands介绍,公司已启动新一轮品牌重塑,并聘请创意总监助力品牌重振,计划将SKU从300多个精简至50个,重点聚焦眼唇类产品。
Kendo此次出售反映出大集团美妆孵化器进入“精选聚焦”阶段:资源向高增长品牌集中,非核心品牌则考虑资本退出。海外美妆行业正形成“大集团孵化新品、私募盘活老牌”的分工格局。小众品牌的命运,不再仅取决于产品与流量,也取决于其所处的资本轨道与审美周期。
IPO
欧莱雅、 宝洁原料供应商天赐材料冲港股IPO
9月22日,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赐材料”)发布公告,公司已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披露招股书。
据灼识咨询,天赐材料是亚洲第一大“两性表面活性剂”生产商,凭借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与亚什兰、拜尔斯道夫、欧莱雅、宝洁等公司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招股书显示,天赐材料计划将此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约80%用于全球业务发展,20%用于研发活动、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2025年上半年,天赐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营收为6.14亿元,占比8.73%,毛利率为30.27%。
这并非天赐材料首次尝试境外上市。2022年末,天赐材料曾启动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计划,并于2023年1月获得瑞士证交所的有条件上市批准,但于2025年4月终止,理由是“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
随着国内市场饱和,海外出口已成为头部企业核心发展方向。天赐材料此次赴港上市,正是其打破国内市场增长瓶颈、凭借资本平台争夺海外增量的关键一步。
监管
国家药监局就化妆品监管改革征求意见
9月19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深化化妆品监管改革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至2025年10月10日。
《征求意见稿》围绕“加大化妆品产业创新支持力度”、“提升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效能”、“完善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管机制”、“强化化妆品监管技术支撑保障”等五大方向,共列出24条具体举措。并展望了到2030年、2035年的中长期改革目标。
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不仅是对监管体系的优化,更预示着中国化妆品行业将进入一个“重研发、强标准、国际化”的新阶段。
从短期来看,随着审评效率提升和科学评估体系的完善,有助于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使资源更多投向原料研发与核心技术突破,更多细分领域的品牌有望脱颖而出。
从长期来看,监管资源向高风险环节倾斜,有利于规范经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而与国际标准对接,不仅为国产化妆品“出海”扫清壁垒,也将倒逼本土企业在品质和安全上向国际标准看齐,从而推动行业结构优化。
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再“松绑”
9月24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下简称“中检院”)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技术通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根据起草说明,中检院组织对新原料情形分类、质量安全关键因素、质量安全评价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2021年颁布的《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中的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技术要求进行优化调整,形成《技术通则(征求意见稿)》。
本次文件的核心调整内容集中于两大维度:其一,针对化妆品新原料的情形分类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其二,围绕不同类别新原料的毒理学试验要求作出适配性调整。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新原料注册备案相关资料申报的要求,也能降低企业在申报新原料时的合规成本。
未来只有真正讲安全、有功效、真创新的新原料,才能在政策监管与市场考验中站稳脚跟,成为推动整个化妆品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核心力量。(相关阅读《重大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再“松绑”》)
注:文中图片来自品牌官方微博、品牌官网、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