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品观APP,
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搜索

在东方美谷,欧莱雅/资生堂们释放了哪些信号?

趋势原创 肖佩 记者 ·  2022-11-10
美妆产业发展的新浪潮。

11月9日,2022东方美谷国际化妆品大会在上海奉贤成功开幕。

本届大会围绕“东方美谷 美丽世界”为主题,着眼化妆品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模式、新市场,着力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上海化妆品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东方美谷目前集聚了上海市1/3以上的化妆品企业,产业规模接近700亿元,“东方美谷”品牌价值总额超过280亿元,是上海规模最大、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化妆品集聚地之一。

而东方美谷国际化妆品大会,已经是第四次成功举办,本届大会新启动的东方美谷元宇宙展厅,汇聚了国内外70余家化妆品企业,在开幕仪式上,欧莱雅、资生堂、爱茉莉、伽蓝、麦吉丽、林清轩等国内外知名美妆企业负责人齐聚现场,并带来精彩内容分享。

那么,今年的大会释放出了哪些行业信号?

image1.jpeg

4000亿美妆市场潜力无限

大会现场,《2022东方美谷蓝皮书(化妆品行业)》(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全球化妆品行业回暖,多个地区见复苏,中国持续领涨亚太地区,2021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而监管从严规范、产品升级换代等驱动中国化妆品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后疫情不确定时代,美妆行业仍以灯塔行业的姿态屹立全球,不断激发着人们对美妆生活的向往,也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欧莱雅北亚区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表示,今年是欧莱雅入华25周年,欧莱雅将从上海出发,继续加强国际化妆品和中国的合作。

现场,欧莱雅首次提出了“美丽新势能”理念,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官兰珍珍表示,“美丽新势能”理念指出,美妆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动势能转换的过程,构成了一个不断正向循环的生态圈,实现该过程,美妆行业需要不断蓄势、借势、造势、最终构成美美与共,合作共赢的生态圈,完成定势。

image2.jpeg

资生堂中国区首席研发官荒木秀文则提到,有赖于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制胜美肤、引领可持续发展、加速创新”三大战略,2021年资生堂中国引领了集团增长,相信资生堂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很快就会超过日本市场。

同样,伽蓝、林清轩等本土化妆品企业也表达了对中国化妆品产业的乐观预期,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伽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郑春颖提到,过去几十年中国消费市场学日本、韩国、美国,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大国应有自己的风格。伽蓝集团所提倡的美,是与人文、科技、环境共生。“中国企业要打造自己的产业之‘芯’,才能越做越好,促进人、社会、环境和谐共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

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表示,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林清轩选择“无理由乐观”。今年4-6月上海疫情期间,林清轩业绩逆势增长,4月份全渠道业绩同比增幅12%,5月份全渠道业绩同比增长15.9%,618全渠道业绩同比增长近30%。他坦言,逆势增长的办法主要是调状态、找方法、强组织。

“中国化妆品行业高景气发展,国货美妆品牌崛起势头强劲,年轻消费者给了国货更多信任和选择。”麦吉丽创始人兼董事长郭苗认为,随着消费者护肤理念进阶,理智消费之风更盛,化妆品行业进入了以产品功效论成败的阶段,对于企业而言,以消费者为中心,布局科研创新,全面夯实品牌根基至关重要。

化妆品法规体系形成“四梁八柱”

近两年来,随着新条例以及系列配套文件的落地,整个行业进入了严监管时代,化妆品产业不断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有关化妆品法规的建设也成为此次大会讨论焦点。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徕强调,一系列法规的落地,使化妆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巩固公众安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司司长李金菊在现场介绍,当前化妆品法规体系建设已经形成了“四梁八柱”,即涵盖了1个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市场总局颁布的2个部门规章、国家药监局颁布的20+规范性文件,以及审评、核查等部门及各省局发布的技术支撑文件。

“行业监管不难于立法,难于法制必行。”她指出,化妆品不同于药品和食品,但又与食品、药品有相通之处,都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生命安全相关。化妆品要有专业技术支撑,化妆品法规的制定都是基于化妆品的属性、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image3.jpeg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陈少军提到,化妆品市场前景广阔,2022年化妆品市场规模增值到4150亿元。而化妆品监管条例对推进安全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化妆品广告规范还有待强化。”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广告监管处副处长李华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上海市化妆品广告监测违法率逐步上升,从0.51%激增至2.24%。随着互联网发展,网上化妆品违法广告占比较多,超过90%。

其中,2021年化妆品广告主要违反表现中,虚假宣传占比最多,高达80%。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企业缺乏广告规范意识,一些经营企业无法准确把握,放松对广告真实性的审查和确认有关。

对此,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与化妆品研究室常务副主任谈溢妹明确建议,不要过度宣传化妆品功效,尤其是往医疗功效方向上。

美妆“黑科技”重磅来袭

除了监管的规范作用,美妆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必不可少的驱动力,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的智能化,科技对于美妆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此次大会分论坛——“科技赋能,驱动美妆新未来”美妆黑科技发布会上,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和专家共同探讨全球化妆品行业新技术、新趋势、新发展,同时集中呈现了品牌的科技实力。

譬如,拜尔斯道夫历经十多年成功开发了美白成分“630”。据拜尔斯道夫集团创新中心前端与开放式创新总监陈亮介绍,630作为一种稳定的酪氨酸酶抑制剂,能安全、有效抑制黑色素形成,该专利成分已成为拜尔斯道夫护肤单元产品的王牌成分和增长引擎。

image4.jpeg

伽蓝集团今年也推出中国成分超级酵母“喜默因”。伽蓝集团研发中心护肤产品开发部总监张国栋表示,伽蓝集团已构建起了六大科研平台,涵盖了微生物发酵、植物细胞组培、活花采香复刻、植萃超低温冻干、自然色彩、太空护肤科技平台,“喜默因”,正是诞生于微生物发酵平台,历经十年自研,目前已经应用到自然堂第五代小紫瓶精华、自然堂敏感头皮修护精华等产品中。

上海家化研发负责人贾海东指出,通过科技,可以赋能国潮下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随着流量红利见底,当前消费市场已迎来品质红利。上海家化通过8大基础平台,正逐步打造全新的技术壁垒。比如其围绕中医中草药成分的年轻化做出了很多努力,研发出自主专利功效成分,包括对抗炎性衰老的稻糟、攻克婴童湿疹的青蒿等。”

而在化妆品功效评价方面,环特生物则带来了斑马鱼技术研究成果,环特生物目前已经成果应用到化妆品安全评价体系中,逐步构建起了体外生化反应实验、体外细胞实验、体外3D皮肤实验、斑马鱼模型实现、人体临床实验的多元化功效评价方法。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美妆产业的发展,近几年越来越多企业将科技应用于美妆,对美妆产品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王建东总结说。

绿色可持续消费是大势所趋

当前,纯天然、可持续性、可回收等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共识。不少美妆集团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集团战略的重要部分,这也是此次大会的另一大关键词。

爱茉莉中国总经理于剑表示,爱茉莉太平洋一直倡导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此公司提出了可持续美丽指数概念,测量化妆品生产、运营及供应链中碳排放量,其衡量指标包括水消耗、空气污染、土地使用以及废物产生等,让化妆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碳排放更清晰可见,让可持续发展更透明、可量化且可比。

在他看来,10年前是品牌传播信息与理念,现在是消费者掌握主动权,消费者要的透明度是公司对天然成分出产地和环境负面影响采取的措施。比如包装回收要透明,这空瓶回收后有明确的去向才是真正的环保举措;天然产品不代表可持续,即有限的天然植物面临消失风险,只有取用平衡才能保持天然产品的可持续。

国内美妆企业同样也在积极践行。譬如,伽蓝集团从保护性开发自然资源、回馈当地居民、扩大地区全球影响力出发,践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工艺生产环节,伽蓝集团将低碳、节能减排、降耗落实到企业发展当中;在产品打造上,采用环保包装,如自然堂冰肌水包装采用一次注塑成型环保包装。

以山茶花润肤油为主打的林清轩,则于去11月正式官宣“让人类和地球的肌肤更美”的企业长期使命,用绿色环保的发展为企业的前行铺设道路。据介绍,公司投资3亿元的新碳中和科研智造基地,正在建设当中,预计2023年工厂正式完工。

“可持续发展过去是可选项,现在是必选项。” 一叶子品牌公关总监王筱筱也提到,现代年轻人对可持续性发展有天然的接受度,更有利他精神和社会共鸣能力,有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又决定了他们的消费选择,未来绿色可持续消费将是大势所趋。

注:文内图源东方美谷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品观APP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贾红霞许玲宇巴厘日化李延辉李杏苏琨石钰陈攀蔡杏张艺璇...   等3518人看过此文章

参与评论(0)

登录后参加评论
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发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品观网

肖佩

记者

最新会议

全部会议

2024CiE美妆巡展·济南站

2024/04/25-25

济南富力凯悦酒店

广告
品观APP
  • 品观新闻
  • 品观找货
  • 品观知识
下载品观APP,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广告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9 品观科技版权所有 / 鄂ICP备1702680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