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单纯比拼成分和科技,迈向“科学与美”共筑的时代。
但品牌究竟要如何理解美?如何构筑美?
今日(7月2日),在上海虹桥绿地铂瑞酒店举办的2025(第十八届)中国化妆品大会主论坛上,群玉山咨询董事长兼首席策略官马晓波带来《美的共识与具象化——商业品牌构建美学竞争力的简单路径》主题演讲。
演讲中,他解释了关于美的表达、如何塑造美的共识等问题。
以下是他的演讲摘录:
01
中国美妆:一部共识构建史
中国美妆行业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共识”的进化史。每个成功品牌都在演绎同一个真理:与消费者建立持久而深刻的共识,是品牌长青的基石。
但什么是共识?它绝非简单的认同,而是品牌与用户之间关于价值的深度契约。
具体来说,它包含三层含义:
1、要有普适性
这里面分为两个点:其一,我在群体之间能不能和更庞大的群体达成共识?
我们看到,绝大部分领导型的品牌,总规模领先的品牌,往往都是和最多人达成共识的品牌。
其二,超越代际,不能说现在建立一个共识,等到了比如Z时代、Alpha时代、Beta时代起来了,他们开始不认了。这个时候品牌会感觉需要年轻化了。
所以,共识的普适性会决定品牌的规模与生命力。
2、要有新鲜感、说服力
新共识会决定品牌的势能,会决定我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以及它能够吸引到当代最优秀、最具先锋意识和消费意识的高性能用户,它会帮助品牌优化自己的用户结构。
3、要有立体性
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在4-8个维度形成共识。它既可以是一个成分领先的品牌,也可以是一个在社会价值上获得共识的品牌。
当品牌建立立体的共识,它就建立起了极强的价值感与竞争力。
02
美是共识的终极呈现
美,正是这种共识的终极呈现。
席勒说:“美是自然与理想的统一。”在商业语境中,美需要被具象为可感知、可判断的具体形象。完美日记的“仿生膜精华口红”之所以能突破价格带,不仅因技术突破,更因它将“科技美”转化为消费者听得懂的销售话术;半分一品牌则另辟蹊径,把上海这座城市的精致气质具象为产品灵魂,让底妆成为都市女性的“社交护照”。
所以,塑造美的共识需要回答四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我们信奉何种美?
大家习惯把美这个字变成过于宏大、宽泛和模糊的概念,但这是上一个时代的做法了。现在,品牌可以先问问自己,我的美是具体的吗?我到底有什么样的独特见解和明确立场?
第二个,以何种路径与手段达成美?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当品牌提出一个对美非常独到的见解,又以何种路径和手段达成美?
它表达的应是整个技术体系、专利体系、研发路径、场景功效等综合元素。
第三个,用什么载体呈现美?
品牌可以有非常多产品,但一定有一款是最代表我对美的见解和核心技术,前面这两个东西最终要落到应用产品上。
第四个,我们应以何种代价拥有美?
前三个问题关乎价值,这个问题关乎价格。有很多品牌会采用比较讨巧的做法,觉得找个代言人就好了,但现在,代言人不够分。一些品牌还会找另一种方法,主动塑造形象,或者我不找代言人,我就找各个行业的知名KOL,这在美妆行业有很多成功案例。
我想表达的是,美不一定要落在人身上,也可以是城市、可以是具体场景,甚至是一种文化体系。
希望未来能够见证更多无论是年长的品牌,还是年轻的品牌,创造更多具像化的、充满魅力的、充满竞争力的美的形象和资产。
第十八届中国化妆品大会由化妆品观察、CiE创新展联合主办,福瑞达生物股份、诺斯贝尔、星月生物、中通生化、合众集团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