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来说,美白还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为了速白而承担安全风险,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文/品观网 钟楠露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同样一张脸,如果深上几个色号,颜值评分可能要下滑几个档位。中国女性自古以白为美,对白皙皮肤的追求从来就没有一刻的松懈,至今美白功效都是中国化妆品市场里最主流的三大功效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常见的美白产品里都用的是哪些美白成分?这些成分安全吗?用多了会怎么样?那些宣称可以快速美白的产品真的可靠吗?
美白到底美个啥?
要说美白,肯定要先明白咱们到底是要和谁做斗争。每每看到自己黑亮健康的肌肤,品观君就知道自己皮肤里的黑色素太多,然而黑色素其实是皮肤受到紫外线刺激后激活酪氨酸酶而释放的一种保护皮肤细胞的物质,也就是说变黑是人体在紫外线环境下自我保护的本能。
但是为了美观,咱们并没有放过黑色素的意思。
俗话又说了,擒贼先擒王,黑色素充其量也就是个打工的,真正产生黑色素的背后祸首是酪氨酸酶;皮肤中的酪氨酸酶越多,或者越活跃,皮肤合成出的黑色素就越多,当前市面上的很多美白产品就是从这个基点出发,减弱酪氨酸酶的活性或者减少其数量都能达到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
那么为了干掉黑色素、干趴酪氨酸酶,咱们都用过哪些猛料呢?先声明,这里说的是作为原料用在化妆品里的物质,水银啥的那些能玩出人命的物质都不能算在内。
为了美白,用过哪些化学原料?
其实在最初,人们对美白的认识并不是那么深入,大多美白产品都会集中针对皮肤中的黑色素,主要的手段也以祛除、消除黑色素为主。
由此,当时使用的主流原料叫做氢醌,这种物质能够有效“毒杀”黑色素,但后来人们发现黑色素被“毒杀”后,皮肤抵抗紫外线的能力会下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会加大。单纯地去杀死黑色素的做法并不科学。
同时,氢醌本身对皮肤具有一定毒性,在后来被明令禁止添加到化妆品中。目前氢醌仍会被使用到一些外用药品中,作为皮肤褪色剂,是针对黄褐斑、雀斑、老年斑、烧伤、烫伤、激光术、磨削术等皮肤损伤后留下的色素沉着等症的治疗药物。
历史总是在进步,技术也在进步,美白原料也在进步。
后来经过一些列技术的改革,目前美白用品大多从抑制络酪氨酸酶活性或者抑制其生成着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原料商德之馨研制的馨肤白(Symwhite 377),这一类美白原料逐渐走俏,在效果上可能略逊于氢醌,但在安全性上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同时,现代的美白原料在稳定性上也都有了明显的突破。德之馨(上海)有限公司化妆品原料部销售及市场总监梅鹤翔告诉记者,目前来说,馨肤白是市面上效果相对较好、稳定性优良的美白有效成分,但相对而言价格也较普通美白原料高。
当然,美白原料远远不只有馨肤白这一种,例如在中国美白市场占据领导位置的玉兰油从2003年就开始使用一款叫做烟酰胺的美白原料。
烟酰胺也叫维生素B3,是一种水溶性稳定的小分子量物质,它可以迅速穿过角质层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含黑色素的角质细胞脱落;它还能作用于已经产生的黑色素,减少其向表层细胞转移,同时,烟酰胺还能促进表皮层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肤质地,因此很多抗衰老的产品中也会使用到这款原料。
可以说烟酰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款具有美白、嫩肤等多项功能的全能型原料,在美白产品中的使用也比较广泛,而且成本相对较低,近年来很多韩国美白产品都比较热衷这款美白原料。
另一个国际大牌儿资生堂则使用维C的衍生物等作为美白原料,在美白效果上可能会显得比较缓慢,但是比较安全,过敏的案例比较少。同时,维C类美白原料的产品价格普遍偏高。
其实天然的美白原料也很棒
在纯天然植物提取的美白原料中最有历史的天然美白原料非熊果苷莫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美白原料。但熊果苷成分活性比较强,光学稳定性相对较弱,容易变色而影响化妆品的品质,同时用量过多会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美白效果不持久等原因逐渐淡出了主流美白原料的舞台,不过现在也仍有一些产品会使用这款原料。
相宜本草美白产品中会使用到一种叫做“红景天”天然植物原料。而韩国化妆品代工科玛也有自己独有的美白原料苹果多酚以及从雏菊中提取的红没药醇,这些都是一些新近的天然美白原料,光甘草、石榴籽等天然产品的提取物也都具有美白的功效。
另一方面,中草药中也含有一些美白的功效成分。
那么,怎么认呢? 广安门中医院专家宋坪曾公开介绍,白颜色的,名字里带“白”字儿的中草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美白功能,例如白芷,虽然在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被禁用,但是它具有长肌肤、祛斑痕的作用,科学也验证了白芷能抑酪氨酸酶达到美白的作用,类似的还有白蔹的提取物也有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
但中草药中的成份会因为用量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效果,目前还需要更多的开发和研究才能真正使用到美白产品中去。
含量是个大问题
这里一不小心提到了用量问题,其实所有美白原料都会涉及到用量和安全问题,美白原料的含量一方面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则会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监管机构也会为此设置相关的法规。
例如,韩国法律规定熊果苷必须高于2%才能宣传含有美白功能,而中国方面暂时没有法规做出明确的规定,美白新规出台后或将对此有更多的明确限制。
科丝美诗研发工程师刘攀攀透露,为了保证美白的效果,使用烟酰胺作为原料的美白产品的添加量需要达到2%,而为了保证安全,一般美白成分添加量基本都在1%以下。实际上,美白原料用量的计算,最终还以安全为前提下追求美白效果来进行考量,任何产品要达到的第一标准就是安全。
7天美白的产品你真的敢用吗?
7天美白是真的吗?据业内专家透露,如果想做到快速美白,但是又要保证安全性的话,以目前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市面上会有一些厂商直接使用一些违禁的美白原料,直接毒杀黑色素;从效果上可以做到快速美白,但其安全性却令人堪忧。
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些厂商刻意提升合法使用的美白原料的用量,以此达到立竿见影的美白效果,但其风险也会相应提升;同时,还有一些快速美白的成分原理是加速皮肤的新陈代价,加速皮肤更新的速度,但目前来说,其长期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还无法考证。
So,目前来说,美白还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为了速白而承担安全风险,其实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