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品观传媒主办的2015中国化妆品零售峰会(杭州站)如期举行。品观传媒董事长、《化妆品观察》杂志总编邓敏以“零售复兴”为主题做会议开幕致辞。
以下是其致辞全文:
今天讲讲零售复兴。
谈到复兴,就会想到600多年前,欧洲走过了1000年漫长黑暗的中世纪,意大利商人通过回顾向往古希腊、罗马时期人的生活,慢慢影响到整个欧洲有识之士,用艺术、绘画、文学等方式对古典主义进行复兴,开启了15世纪著名的文艺复兴。
西方文明正是从复兴“以人为本”开始,一路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科学革命、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从理性到科学到进步,全面超越东方文明,一直到现在。
可是要知道,东方文明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东方智慧里的《易经》就是指天地万物的变易之学,易是变化,经是道理,也就是万物变化的道理,历史也是一样,它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冥冥之中,总有一支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一种变化。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正在改变历史的方向,互联网重建了地球人的时间与空间,并将中国重新纳入全球体系,尤其是蓬勃发展的中国互联网电商,令中国商业率先复兴了“以人为本”,这个率先指的是商业之于政治,在商业上,人开始被尊重,开始有了权利,本质上是一次消费解放运动。
2008年开始,我们就谈“消费者驱动一切”,到今天我们再谈消费者,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互联网时期的消费者的特征,也就是人的几个典型特征。
首先是去中心化带来的“每个人都是中心”,其次是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满足,因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再小的个体在互联网上都会有一个巨大的“臭味相同”的族群。
这样的状态下,零售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想像中的零售应该是:先定义好一群你喜欢或者能把握的人群,然后帮他们挑选他们喜欢的产品,营造出他们喜欢并且愿意经常光顾的消费场景。而这样的零售特征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小而美的或者是大而全的,用来诠释美与时尚的,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的社群。
这是我所理解的基于“以人为本”的零售业态。
很多人说,再过三五年全国就只剩下几家全国连锁,大量的中小店就会消亡,而我不这么认为。
因为消费者对美与时尚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未来零售业态会两极分化,一极是提供性价比高、大而全的化妆品店,满足一站式购物,一极是百花齐放的各种有意思、有趣、有腔调的小而美的店。每一个店就是一类人群对美与时尚的标签。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会看整个产业发展的痛点,今年前所未有的大家都在谈零售寒冬,当然跟整体的经济环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零售店本身的竞争力不够。
零售的本质有很多种说法,我认为本质依然是产品。十几万家店,万店一面,要不长得像超市,要不长得像百货化妆品区。
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供应链不够丰富,是产业发展的第一痛点;第二个痛点就是品牌到零售的渠道过长,营销费用过高,造成交易成本高,效率低,最后产品倍率居高不下,性价比不高,在消费者愈来理性的今天,我们必然面临寒冬的危机。
基于这两个痛点,品观网(www.pinguan.com)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推动两件事情,一是整合资源,主动出击海外市场,用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引入优质的、丰富的、多元的好产品,二是通过资源对接会的方式帮助供需双方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地实现商业合作。
关于大力推动进口品牌,我也遇到本土品牌的质疑,我想说说我理解的“中国的全球化与全球化的中国”。
中国其实是最早全球化的国家,然而,1480年,当哥伦布扬帆远航时,中国明朝皇帝下令停止所有的海外探险和贸易,继续从事贸易的商人被视为走私犯罪。这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起点。
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华为、联想等优秀中国企业不断探索着全球化的路径,而化妆品作为一个没有太多优势的行业,我们通过将老师宝洁、欧莱雅请到中国,成就了一批优秀的本土品牌。
今天,在更丰富、更多元的细分品类上,我们更应该将全球优秀的竞争对手请到身边,跟优秀的竞争对手学习,这是提升本土品牌竞争力最好的机会,在16亿的本土市场上赢得了胜利,才是我们真正能走向全球的基础。
品观网(www.pinguan.com)致力于构建“全球化妆品产业链资源整合平台”,正是胸怀推动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梦想,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2015中国化妆品零售峰会由品观传媒主办,纽西之谜主赞助,年度主题为“新消费时代”。参与本场峰会演讲的重要嘉宾包括:广州娇兰佳人董事长蔡汝青、上海丽人丽妆CEO黄韬、杭州悠可董事长张子恒、妍丽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虎诚、行业资深营销专家冯建军、店长之家“光合社”创始人叶光、亚缇企业董事长刘晓坤、移动电商平台“有蜜云店”CEO张武功、奥洛菲集团董事长何国光、活泉国际CEO马晓宁等。
如果您因故未能参会,请随时关注品观网的会议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