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3日),2025(第十八届)中国化妆品大会·新品开发论坛在上海举行。该论坛由立道集团、广东柏文、蔚然战略合作。
“上新”是品牌经营的长期命题。新品易出,但大单品难寻。当传统护肤品还在效果与安全之间难以抉择时,医美级技术的下沉与融合,已经造出了“妆品新物种”——可溶性微针,广东柏文与西南大学康跃军教授团队,共创的颠覆级新品。
风云跌宕的行业周期里,企业常如风中芦苇。真正立定根基者,并非仅仅追逐风口浪尖,而是沉心潜入用户需求幽微处,解决那些未被真正抚平的痛点。
可溶性微针,不是一次简单生硬的技术平移。新品开发论坛上,广东柏文微针项目研发顾问,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跃军带来主题为《新物种突围:可溶性微针,用跨界,击穿壁垒》的演讲。以下是演讲摘录: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从结构上主要分为角质层、表皮层和真皮层,其中,角质层提供了整个人体最重要的一层保护层,也正是因为它的保护作用,对医美或者经皮药物递送产生了巨大的障碍。
角质层将大多数功效物质拒之门外。此外,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关键因素还包括:药物分子量、脂溶性、皮肤水合程度、递送技术或介质。
由此,可溶性微针技术应运而生。可溶性微针凭借单个微针直径在微米量级;无痛穿刺皮肤角质层;微型创口愈合快,深度浅,感染风险小;利用功能化材料进行传感或释药;避免肝脏首过代谢,局部利用度高;无残留,生物安全性高等优势,成为医药领域下解决药物的经皮递送更优的解决方案。
表面上看,广东柏文只是一个从医美到美妆的技术迁移,背后核心其实是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捕捉。微针,是美业技术革命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传统护肤面临困境。典型如,
1、皮肤屏障限制有效成分渗透
皮肤屏障束缚传统护肤品成本渗透,比如,面霜仅0.3%有效成分穿透角质,精华液亦难超5%,使得护肤功效大打折扣。
2、微针技术的必要性
为提升护肤成分的吸收效率,让护肤品更好发挥功效,突破传统护肤渗透困境,技术革新迫在眉睫。
《腾讯2024年轻医美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中国医美市场年增速达17.5%,预计2026年规模将超4000亿元,轻医美项目(光电、注射、微针等非手术类)占据半壁江山,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
其次是,微针类产品客单价跃升至800元,彰显家用医美消费力强,意愿高,市场蓝海广阔,潜力无限。
我们一直说,美业巨头是技术革新和商业机会的前瞻者,当我们去研究一个技术或者研究一款产品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巨头是否也有布局?
事实上,微针已经成为巨头的技术卡位战。譬如,资生堂旗下全新微针产品MicroClick Concentrate在日本上市;欧莱雅也公布,计划今年9月在英国美妆零售商Boots首发推出一款名为400 BOOSTER的微针美容仪。
资生堂微针产品MicroClick售价约1791元;资生堂可溶性微针眼贴套组售价约600元;欧莱雅400 BOOSTER定价约2394.7元。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总结:微针产品破解了传统的渗透难题,技术溢价显著,成为美妆巨头集体押注的“吸金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