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3日),2025(第十八届)中国化妆品大会·原料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该论坛由瑞德林、唯铂莱战略合作。
“原料创新”这一命题,在如今的美妆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新原料备案开闸以来,已有超200个新原料相继面世,涵盖功效活性成分、中国特色植物原料多个类别。从原料商、品牌方到代工厂,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也都参与到新原料“角逐场”中。原料,成为了行业竞争的最大变量之一。
起初,成分党对原料的关注引领了消费趋势。而现在,一款具有创新性、功效性的原料,成为打造优质产品的必然需求。
在此背景下,我们不禁思考:行业大力推进一场原料革命之时,究竟哪些原料创新做到了摒弃虚浮,切实抓住正确方向?
在2025(第十八届)中国化妆品大会·原料创新论坛上,六位嘉宾都分享了对此的独到见解。
面对原料行业痛点,法规定下创新基调
“中国化妆品原料行业存在的矛盾,本质是需求的快速提升和国内化妆品原料技术的卡点。”
论坛伊始,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化妆品检测中心负责人叶理主任就指出了国内化妆品原料产业发展的痛点。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化妆品检测中心负责人叶理主任)
其中,需求的快速提升体现在规模上:化妆品原料全球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增速不断加快,到2024年已经有1000多亿美元市场,且国内市场的增速还要高于全球原料市场。但中国化妆品原料很多类别依赖于进口,部分类别进口比例甚至高于80%。
所以,破局的关键还是要做原料创新,其中既包括从0到1的创新,也包括原料替代,以及方法创新。
这些创新,谁能定下基调?首当其冲还是政策与法规。叶理表示,2021年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无疑是中国化妆品原料创新的新起点。他还特别提及了2025年发布的《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其中,同步申报、标准制定两项内容都需要特别关注。
人工智能、生物合成、细胞生物学等技术如何赋能原料创新?
技术创新,也是现场嘉宾反复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其中蕴含了很多方向:典型如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合成技术、细胞生物学方法等等。
瑞德林便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爆款原料开发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瑞德林研发BG总裁、高级科学家李加忠博士表示,瑞德林已经应用人工智能,进行了五个层面的原料创新,具体包括:1.辅助天然产物活性成分识别;2.基于功效靶点进行原料筛选;3.基于已知原料进行结构优化;4.辅助功效机理研究;5.基于原料配方进行组合优化。
(瑞德林研发BG总裁、高级科学家李加忠博士)
截至目前,瑞德林已建立了自有创新原料发现平台RIMP,配备私有数据库ReAI4Bio,拥有皮肤、衰老相关基因靶点库5000+,自建蛋白数据库容量超过52亿+条,拥有高质量私有酶数据库超过1000万+条。这些人工智能上的优势,也助力瑞德林推出胶原三肽、瑞肌盈ReJuvin™CP29、瑞科灵ReClear™T5等创新原料。
以瑞科灵ReClearTMT5为例,瑞德林对控油的关键靶点之一MC5R进行了超2000万次的分子对接筛选,筛选出了该原料。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发现了这一原料的新功效。
而唯铂莱则利用生物合成等技术,写下了神经酰胺的中国方案,可用“真有料、真添加、真有效、真好用”四个特点来概括。
据悉,唯铂莱应用了多项诺奖级别的前沿技术对神经酰胺进行开发与利用。唯铂莱高级产品经理何欣芫特别指出,其中合成生物技术推动唯铂莱从植物鞘氨醇——生产神经酰胺的底物进行源头创新,对此,唯铂莱拥有专有菌株,其技术壁垒也获得了诸多专利认可。
(唯铂莱高级产品经理何欣芫)
而真添加、真有效两个特点,是指唯铂莱的神经酰胺单一活性物纯度均在95%以上,且经过人体功效数据验证,在即时效果和连续使用4周的长效效果上都表现极佳。
真好用则是指唯铂莱神经酰胺已突破了行业添加量的天花板,且制成了三款神经酰胺原料产品。一是突破性将0.11%的神经酰胺制备成了水剂;二是做出了复配神经酰胺NS、NP、NH,清透好吸收的油剂配方;三是突破性地将2%的神经酰胺NP原粉添加到了乳液之中。
随着皮肤学级护肤品的兴起,功效原料的研究与开发,也逐渐延伸到了细胞生物学领域。
北京安德普泰皮肤生态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执行院长刘有停以油性敏感肌人群为例,指出该人群有两个经典细胞值得关注:一是皮脂腺细胞,二是角质形成细胞。而安德普泰将肾上皮细胞经过逆转录,变成诱导多能干细胞,又将多能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皮脂腺细胞,再进一步成熟,构建了皮脂腺细胞模型。
(北京安德普泰皮肤生态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执行院长刘有停)
细胞模型构建后,安德普泰选取了维叶酸、肌氨酸等经典活性物进行研究、验证。并对此做了知识产权保护,拿到了独家细胞保藏的编号,并将整个模型申请了关于皮脂腺细胞的专利。
“计算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均可赋能功效成分创新和应用。”刘有停说道。而其中最重要的逻辑闭环,便是“皮肤问题—关键靶点—受体蛋白—配体成分—理论计算—模型验证”。这一闭环一旦完成,无论是单一化学成分还是特色植物原料,行业都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注重原料创新的“全面性”,并将其落地产品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原料创新,也不是技术或者功效任何一个单一要素就能撑起来的。
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丽教授肯定原料创新具有进阶空间的同时,也强调,“功效性、价值感、独特性、技术性、可持续发展性”,这些都是原料创新的重要要素。
她表示,一定要注重这些要素的全面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原料其他方方面面的特性都要考虑在内。“但凡有一个品牌、产品完全依赖于成分,可能就偏颇了,大家还需要关注配方的实际优势”。
(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丽教授)
同时,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妆品系作为植物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也拥有多项化妆品功效植物原料及产品配方研发实例。譬如半亩花田格拉斯玫瑰成分的应用,研发团队将中国不同地域分布的玫瑰提取物的美白功效进行了筛选,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式找到目标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也进行了黑色素细胞代谢等皮肤靶点研究。
新原料备案之外,拜尔斯道夫Thiamidol 630是《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后首个获批注册的祛斑美白原料,曾让行业为之震动。
拜尔斯道夫旗下的优色林品牌,也将这一“地表最强美白成分”转化成产品带给了消费者。
据拜尔斯道夫创新中心、优色林配方科学家谢东霖博士介绍,第二代优色林光引精华已经拿到特证并上市,在产品升级之时,提出了“三阶色素管理”理论,并基于此理论设计了三重产品功效:
(拜尔斯道夫创新中心、优色林配方科学家谢东霖博士)
其一,闪修红,通过甘草查尔酮A抑制三重炎症反应;其二,秒色沉,通过VC减少皮肤中的自由基,达到抗氧的功效;其三,强抑黑,Thiamidol 630会根源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达到美白淡斑的效果。
从以上嘉宾的分享,我们也不难发现,原料创新早已超越单一技术维度,演变为一场从法规遵循起步,贯穿技术创新、配方应用与产品开发的全链条综合实力较量。能做好原料创新的企业,其综合实力往往足以“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