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25日),2025(第六届)中国化妆品年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越秀万豪酒店举办。本次年会以“增长的答案”为主题,主论坛上,知美集团总裁、AB.LAB品牌创始人华玉锋带来《出海新增长:中国品牌的第二曲线》的主题演讲。
当下的商业世界,马太效应愈发显著。
头部品牌的增长故事常令人羡慕,但对大多数草根创业者而言,却遥不可及。当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内卷,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陷入增长焦虑,知美集团总裁、AB.LAB品牌创始人华玉锋,却从出海这条路径中找到了答案。
作为一名在美妆行业深耕超过十年的创业者和品牌投资人,华玉锋所投资的品牌VT和mixsoon在海外表现亮眼:VT在日本年营收超10亿元,Mixsoon登上美国亚马逊精华类目榜首,同时跻身TikTok韩妆品牌前五。此外,国货品牌“尔木萄”在越南仅用一年时间实现月回款突破1500万。
这些成绩指向一个共识:出海,正成为中国品牌寻求增长的确定方向。

知美集团总裁 AB.LAB品牌创始人华玉锋
1.不出海,就出局
刘润在年度演讲中提出:“不出海,就出局。”这句话背后,是一个由TikTok全球化带来的时代性机遇。
传统出海模式下,渠道搭建的难度,不亚于国内新锐品牌攻坚线下市场。而TikTok作为中国企业打造的全球化平台,其短视频带货、直播电商的运营逻辑,早已被国内从业者熟练掌握。
目前,TikTok在东南亚市场已相当成熟,美国、日本、巴西等市场也陆续开放电商功能,影响力与电商渗透率的错位形成了巨大红利窗口。
更重要的是,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正在重塑。
以越南为例:
早期,中国制造(如摩托车)靠低成本占领越南90%的市场,却因品质和售后问题消耗了消费者信任,导致他们对中国品牌心存戒备。
但新一代年轻消费者不同。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活跃于Facebook、小红书、淘宝等平台,并形成一种共识:“在中国卖得好的品牌,才是好品牌。”反之,若一个品牌仅在其本国销售,却不在中国上市,他们反而会认为“这是在割韭菜”。
2.品牌出海的三重进化
华玉锋指出,这一轮出海不再是简单的跨境卖货,而是从“产品输出”到“品牌扎根”的系统能力出海。他将这一过程拆解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品力与供应链出海
中国制造的成本与效率优势是出海的基础。产品没有复购,就没有生命力。然而,若仅停留在产品层面,极易陷入同质化与价格战。
第二阶段:内容力出海
中国团队最懂短视频、直播、社交传播。在TikTok上,只要内容够强,生意就能成立。这是中国品牌独有的竞争优势。
第三阶段:品牌力出海
这是最难的一步。
目前,中国品牌在美妆等高端消费品类的国际认可度仍不足。在越南消费者的心智排序中,中国制造仍落后于日本、欧美甚至本土品牌。
但3C、家电等科技品类已提供了可行路径:当中国科技产品像日本汽车一样赢得全球信任,美妆等消费品牌的国际化也将迎来真正的黄金期。

3.出海增长的底层逻辑
尽管出海机遇显著,现实却十分残酷:目前品牌出海的成功率不足10%。大多数失败源于将“出海”简单理解为“卖货”,而非“本地化经营”。
华玉锋结合在越南一年的一线实战,总结出成功出海必须坚守的三大底层逻辑:
其一,出海是一把手工程。
老板若想不清楚“为何出海”,不愿亲自扎根目标市场,失败几乎是必然。仅这一点,就淘汰了80%的参与者。
其二,本土化是关键。
本土化极难,要求你真正扎根,了解消费者、文化、法律,并搭建团队。
譬如,越南员工基础教育良好,但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上错菜、记错单是常态。必须建立标准化流程,从最基础环节杜绝执行偏差。而这些细节,往往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其三,长期主义,不是割韭菜。
如果你抱着“赚快钱”的心态出海,注定失败。
以越南为例,线上只占20%市场,即使做到品类第一,规模也只有两三百万,TikTok佣金结构下,利润可能不到10%。
那为何仍要投入?因为当下正是抢占“类目第一”品牌空白的战略窗口期。只有秉持长期主义,接受微利甚至阶段性亏损,完成从0到1的扎根,才能在未来三到五年打通全渠道,建立起真正的品牌护城河。
“出海不是漂洋过海去卖货,而是带着中国品牌的自信,走向世界。当中国品牌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那才是我们这一代品牌人的第二曲线。”华玉锋总结道。
第六届中国化妆品年会由化妆品观察、CiE创新展联合主办,伟博海泰、杉海创新、Latop立道集团、乐美达生物战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