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6月,Benefit邀请全球90位美妆视频博主(Vloggers)前往拉斯维加斯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会,推出了9款眉妆新品。根据Benefit美国市场高级副总裁Nicole Frusci当时的说法, 这次发布会在20个市场的社交媒体上获得了3.87亿次的曝光。
一年后的销售表现证明,这不仅是一场成功的营销活动。自发布起,这个新系列在北美市场共卖出了4亿件。去年,Benefit的眉妆业务获得了40%的销售增长,占到Benefit总营收的三分之一。今年,它预计还将给母集团LVMH贡献5亿美元的零售额。
“2017年,我们的重心将从推出新品变成改善体验。” Benefit CEO Jean Andre Rougeot说。
具体来说,Benefit计划在40个国家的2500个 Brow Bar中推出眉毛造型服务“Brow Styles”。这项服务可以为顾客提供四种眉型:羽毛眉(Feathered)、棱角眉(Bold and Angular)、自然眉(Natural)以及平眉(Straight)。为此参与培训的眉妆师达到4500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被列为这次推广计划中的一个重点市场,因为“中国消费者是全球最关注眉型的群体之一”。目前国内的200家Brow Bar数量可能翻一番。
Brow Bar是Benefit从2003年起在专柜中开设的修眉服务功能区,目前共有1000家在美国,1500家在海外市场。去年,Benefit新增了300个Brow Bar,预计到2017年底其总数将达到 3000 家。(我们之前报道过,在中国市场,去Brow Bar修一次眉的价格一般在180—200元。)
在6月1日正式宣布新服务之前,Benefit已经在澳大利亚的45个试点试行了一个月,给当地的眉妆业务带来了20%的增长。Rougeot认为,今年下半年Brow Styles还将使修眉产品和服务分别达到三位数和两位数的增长。
“从历史上看,修眉服务一直都挺无聊的。坦白说它更像是种清理服务,而不被看作时尚表达的一部分……给顾客选择权算是迈出了第一步,让人们意识到眉型可以改变整张脸。我们想宣告:Benefit是一个能把眉毛变成时尚单品的品牌。”Rougeot告诉WWD。
Cara Delevingn和她鲜明的眉毛
以眉妆业务起家的Benefit算是赶上了好时候。眉毛正成为人们除了唇部以外最关注的部分,它所覆盖的人群范围也非常广——从有纹眉习惯的五六十年代生人到爱刷美妆视频的90后,都有消费需求。
根据NPD去年5月的一份报告,英国眉妆市场规模已经从5年前650万英镑增长至2000万英镑,英国女性每年平均要花200英镑在眉妆和眉毛护理上。时尚行业研究机构L2则在去年11月的一份报告中说,过去三年眉妆产品“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均取得了双位数增长。”
加入市场竞争的品牌也正变得越来越多。除了Benefit的老对手Anastasia Beverly Hills,还有亚马逊推出的Wunderbrow,以及在2015年Q4成为Google搜索量第一的英国眉毛护理品牌HD Brows。
连奢侈品电商都看到了其中的商机——2013年,Net-a-Porter上的眉妆产品只有20种,现在飙升至150种。
关于眉毛的讨论甚至渗透到流行文化中。2014年,美国女孩 Peaches Monroee发在短视频网站Vine上的一段视频意外走红,创造了流行语“eyebrows on fleek”(指看上去特别华丽的眉毛)。2年后,Vogue又在九月刊中给英国超模Cara Delevingne标志性的粗眉起了个“Eyebrowness”的绰号,赞扬她“拥抱自己不完美眉型的态度让更多女孩学会追求自然美”。在Instagram上,带着#brows 话题标签的帖子已经超过了300万个。
这波“眉毛热潮”被认为与社交媒体和自拍的流行息息相关。“人们在社交媒体的压力下开始越来越注重面部细节的修饰。”英国美容服务预约软件Treatwell的创始人Liz Hambleton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
而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研究员Victoria Anderson则认为,眉毛是自拍文化中人们彰显权力的一种方式。“眉毛的拉丁语是Supercilium,它也是傲慢(supercilious)这个词的词根。这算是自拍文化的一部分——用更鲜明的图像向人们证明你的存在和你的权力。”
不过对Benefit来说,问题可能没有那么复杂。Benefit美国市场高级副总裁Nicole Frusci说,他在Instagram上搜了搜“眉毛”和“粉底液”两个词,分别得出810万和400万条结果——也许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涂厚厚的粉底,但没人会拒绝拥有一对清爽的眉毛。
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刘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