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品观APP,
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搜索

‬完整版安评延期?

趋势 蔡杏 记者 ·  2024-02-26
倒计时67天

距离“完整版安评”实施期限——5月1日,已不足百天,化妆品备案迎来了最后的窗口期。

近日,一份《关于产品备案的相关通知》在朋友圈广泛流传,通知提醒,完整版安评涉及配方所有原料毒理评价、防腐有效性评价、包材相容性评估、产品稳定性评价4大内容,后三项可通过测试完成,第一项却是目前化妆品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并非所有化妆品准用原料都有相关毒理评价数据,因此,“请各大客户抓住时机在今年5月1日前完成备案,做好产品备案储备”。

640 (3).jpg

完整版安评的风吹草动,总能牵动整个行业的神经。其根源在于,完整版安评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堪称第二次大洗牌”——注册备案周期将从一个月延长至3—6个月,注册备案成本更是翻倍,高达几十万甚至百万,大量产品或将无法正常备案生产。

基于此,“赶上简化版安评末班车”的呼吁在行业此起彼伏,然而,卡点备案只是缓兵之策,不少企业仍持观望态度,也有不少企业开始积极备战,那么,完整版安评会否延期?备战的企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周期延长、成本翻倍

新品备案迎“最后窗口期”


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简称《技术导则》)的公告(2021年第51号),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妆品注册备案需提交简化版产品安全评估报告,2024年5月1日起则需提交完整版安评报告。

640 (3).png

为何此前简化版安评实施时未激起任何浪花,即将于5月1日落地的完整版安评,却让整个行业“瑟瑟发抖,举步维艰”?

《化妆品观察》采访发现,相较于简化版,完整版安评的实施将给企业开发新品带来两大难题:

640 (2).png

一是注册备案周期延长3—6个月。

具体而言,完整版安评新增三项检测项目,即需提交防腐剂挑战报告、产品的理化特性/稳定性检测报告、产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检测报告。

这些新项目无疑延长了企业申报新产品的周期。譬如,做一次防腐挑战大约需要40天,产品的理化特性/稳定性检测则需180天,这意味着产品上新时间相较以前延长了3—6个月。

二是注册备案成本高达百万。

在简化版安评中,原料可通过以下4种途径完成安全评估:1.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简称《安全技术规范》)要求;2.WHO/FAO/CIR/GRAS/SCCS/IFRA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评估结论;3.本企业原料历史使用量(至少三年)的相同使用方法的产品中的浓度;4.《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中的最高历史使用量(%);

无法提供上述四种评估依据的原料,就只能按照《技术导则》要求的风险评估程序进行评估证明其安全性。而完整版安评报告取消了第3、4条作为评估依据,这意味着,需要企业通过毒理评估来验证安全的原料范围进一步扩大。据业内估计,目前约有5000种原料需要通过搜集毒理学终点或加测毒理学试验来完成安全评估。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配备毒理学检测专业人员的化妆品企业屈指可数,而将原料送检则是一笔高昂的支出。以“亚慢性经皮重复剂量毒性测试”项目为例,据某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报价单显示,该项检测耗时120天,费用高达18万。

简言之,此前一款产品备案周期大约为1个月,评估费用大致在2000-3000元之间。完整版安评落地后,备案周期至少半年起步,费用高至二三十万元,这还是一次性通过审核的顺利情况,如果注册备案被驳回,周期、成本都将翻倍,高达百万。

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紧缺、诸多毒理实操细节尚未明确等,亦是企业面临的难点,诸多难题汇聚成一座大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

随着大限临近,“争赶简化版末班车”的风(详情见《倒计时!这类化妆品濒危》)从特殊化妆品席卷至普通化妆品,各检测机构、代工厂纷纷喊话客户,“特殊化妆品已经来不及了,就不要再错过普通化妆品备案,务必抓住最后2个多月的窗口期”。


“完整版安评一定会按时落地”

如何“软着陆”是关键


即便吆喝声不断,化妆品备案市场也并未活跃起来。

据恩特科技数据,2023年国产特殊化妆品共计5700余件,同比增长80%;国产普通化妆品共完成备案56.7万余件,同比增长37%。好不容易“回暖”的新品开发,如今又因完整版安评被按下“暂停键”。

行业产品经理郭晓峰指出,新条例刚实施时,新品备案数大幅降低,本质上是一场行业大洗牌,“完整版安评堪称是第二次大洗牌,新品备案数下跌是意料之中”。不过,他分析,经过第一轮洗牌,目前存留下来的品牌都具备一定的实力,预测“本次下跌幅度不会特别大”。  

“目前新品比去年同期减少,品牌都在观望。”从事化妆品注册备案工作已有十余年的慧翌质量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咨询师秦培华透露,面对即将落地的完整版安评,企业普遍力不从心,大多持观望态度,寄希望于监管层“延长过渡期”。

“完整版安评一定会按时落地。”一位接近药监局的知情人士透露,完整版安评报告看起来只是一份报告,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内部把自己的体系和系统以及数据体系搭建起来,否则整个国家都是一个作坊,打一枪换个地方,“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下,实施完整版安评是大势所趋,旨在告别长期低水平发展的状态”。

这一点似乎有迹可循。就在2月5日,中检院发布了《化妆品原料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5项技术指导原则,以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化妆品和原料的安全评价工作。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完整版安评落地的配套法规,传递出“完整版安评势在必行绝不延期”的信号。

640 (1).png

“完整版安评大概率不会推迟,但对于某些执行细节,如在部分原料的数据采信和豁免方面会否做出调整和放宽,仍可期待。”

郭晓峰回顾,中国化妆品安全评估法规从无到有、从松到严经历了十余年变革,看上去时间并不短,但我国化妆品安全评估工作起步晚、基础弱,尤其是2021年颁布的《技术导则》对安评要求的提高,可以说从时间上、难度上都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寻找折中方案,放缓落地尺度,相信是很多企业希望看到的事”。

640.png

化妆品安评法规发展时间线(图源自综普合规中心)

对于完整版安评如何“软着陆”,已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了建议。例如,广东省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会就建议,完善并保留《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的最高历史使用量作为安全评估证据,与此同时,制定一套属于我国特色优势植物草本资源的安全评估指南,并引进相关先进科学的替代试验和评估方法,以确保安全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以前都用得好好的原料,为什么找不到资料就要全套毒理终点测试呢?”一位不愿署名的企业负责人建议,由行业协会或者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进行评估,建立原料毒理数据库,企业按照要求设计配方,“让每个企业每个产品配方都搞评估,成本太高,也没必要”。

“政府部门有能力建立中国版的CIR那就更好了。”广东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潘广乐亦持有相同观点。不过,虽然我国已是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但生物、化工科研能力仍比较落后,且缺乏前端的高端品牌产生高附加值来推动后端的科研工作,“监管部门推动起来也极具挑战性,很有可能是有心无力”。


三招应对完整版安评挑战

“阵痛”中迎来蜕变


“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不要再抱侥幸心理了。”监管重锤即将落下,广州某代工企业负责人提醒,没必要再讨论完整版安评可否不做、是否延期的问题,“如何应对”才是眼下该关注的焦点。

《化妆品观察》了解发现,企业当下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应对完整版安评的挑战:

  • 精简配方

相较于简化版,完整版安评报告新增三项检测项目,减少两项原料安全评估依据,导致注册备案门槛提高,费用也水涨船高。

鉴于此,一些企业不得不重新更改配方,在成分上做“减法”,在技术上做“加法”,只添加必需成分和核心功效成分,剔除一些华而不实的成分,以减少做毒理检测的项目,从而缩减开品成本。

郭晓峰也透露,公司开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精选模式,即压缩产品线,锚定刚需和真实需求,准确把握趋势热点;另一种则是规避模式,选择容易安评的品类和原料。

  • 选用数据齐全的原料

毒理数据是否齐全,已成为品牌选购原料的决定性因素。广州臻颜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宋欧就表示,企业如果自行对每款原料做完整版安评,“可能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这并非个例,高昂的毒理检测费用导致不少原料被弃用,尤其是植物提取物原料。

潘广乐亦透露,一些代工厂在客户没有确认配方的情况下,选择性能接近的原料代替缺少安全数据的原料,“或者在设计研发配方之前,就整理出哪些原料有数据,毒理学数据难以获取的原料就先避开不用”。

  • 寻找辅助证据以豁免毒理检测

综普合规中心指出,并非所有原料都需要走毒理评估途径,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豁免系统毒性的毒理报告:1、原料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每日耐受剂量(TDI)、参考剂量(RFD)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已公布的安全限量和结论;2、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列入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一般认为安全物质)名单的物质;3、无透皮吸收化合物;4、具有悠久的可食用历史的原料。

潘广乐透露,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利用这些方法来进行完整版安评,比如本身毒理要测十项,通过一些辅助证据,证明某部分毒理是没有危害的,逐渐减少需要检测的项目,从而达到降低开品成本的目的。

640 - 2024-02-26T111924.186.jpg

短期来看,无论是精简配方还是筛选原料,都能缓解企业燃眉之急,长期来看,却引发行业担忧。正如绿翊(广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柱宏所言,“这种情况下,化妆品行业可能面临产品同质化和创新不足的问题,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利”。

在品牌、工厂倒逼之下,一直游离在化妆品法规之外的原料商,开始站到台前,主动扛旗。据悉,有能力的原料企业已开始送检旗下热门原料,尤其是植物提取成分。

不过,在湖州浙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梅海平看来,大量准用原料要做多项毒理检测,这个成本是所有原料企业都无法承担的。此外,哪些原料需要做毒理检测,需要做哪些项目的毒理检测,需要药监局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明,“原料商暂时不要盲目去做毒理报告,如果现在做出来的毒理报告内容和项目不符合药监局以后的要求,这个报告就白做了”。

毋庸置疑,完整版安评,对于品牌、工厂、原料商乃至检测机构在内的整个产业链都是一次“大考”,而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整个行业一起面对,才能在经历“阵痛”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品观APP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张玮...   等2019人看过此文章

参与评论(0)

登录后参加评论
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发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品观网

蔡杏

记者

最新会议

全部会议

2024CiE美妆巡展·福州站

2024/05/29-29

福州闽江世纪金源大饭店

广告
品观APP
  • 品观新闻
  • 品观找货
  • 品观知识
下载品观APP,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广告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9 品观科技版权所有 / 鄂ICP备1702680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314号